河南洛阳:钢制家具在“双循环”中抢滩外贸“新蓝海”
大象新闻记者 李鑫 李亚林 实习生 杨璟玥
作为全国最大的钢制家具生产基地,截至2月底,洛阳市伊滨区庞村镇钢制家具企业共接到外贸订单突破3亿元,实现外贸出口销售收入1.65亿元,这是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带来的收益。
如何走好“双循环”新发展格局之路?历经40余载,洛阳钢制家具产业从制造到创造,再到智能家居转型,正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,在外贸高质量发展之路上,闯出一片新天地。
【1】钢制家具“触电”,助力企业“卖全球”
“这个产品现在怎么样?”
“卖的比较火,其中一个店铺的线上销量,一月份销量是27万美元,二月份销量是32万美元,基本上快到33万美元了,销量非常不错。”
“增长还是不错的,那接下来要继续沿着这个产品系列大力开发……”
3月4日上午,河南钢美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大厅内,工作人员正热烈讨论着产品海外销售情况。这是洛阳的一家跨境电商企业,有50多名员工,主营钢制家具跨境电商业务, 2023年,该企业与其合作公司的年营业额达到近1亿元。
“我们今年的营业额目标,是1.5亿元。“河南钢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肖瑞信心十足,他告诉大象新闻记者,2019年其营业额仅为一千多万元,至今业务一直在上涨,今年开年后整体订单形势向好,生产订单已经排到5月份,同比去年同期线上销售额实现了翻倍,产品也远销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例如在北美市场,对洛阳的跨境电商企业来说,钢制家具的线上销售已占比达到60%。随着电商产业的发展,像钢制家具这样的传统企业,其销售方式也随之发生巨变,让企业打开了家庭消费场景,赢得更多年轻人青睐。
“所以,我们就研究当地消费者的习惯,结合消费者的需求再进行设计、生产和线上销售。”肖瑞坦言,以前的钢制家具缺乏设计,生产制造模式比较传统,作为一家跨境电商企业,则必须“反向定制”,将目光更多聚焦在消费者需求上,才能获得消费者认可。
【2】转型智能家居,逐鹿外贸新“蓝海”
洛阳市钢制家具产业于1982年在庞村镇起步,经过40余年的发展,目前正加快向“绿色化、智能化、家居化、集群化”方向转型。
3月4日,在洛阳合丰办公家具有限公司,企业新引进的柔性折弯中心,正在加工一批出口到欧洲的高档文件柜产品。 “这批出口到欧洲的订单时间比较紧,今年开工以来,订单量同比增长12%,订单总金额超过7000万元,大家都在加班赶制中。” 该企业生产部部长李武表示。
如今,对于洛阳的钢制家具生产企业来说,智能化的生产设备已屡见不鲜,钢制家具工艺早已“鸟枪换炮”,推出“机器换人”,打造“无人工厂”和“自动化流水线车间”。在洛阳科飞亚家具有限公司车间,一台全自动激光切割机的精准度达到0.01毫米,比头发丝直径的一半还小。
“我们复工较早,一直在争取把单子往前赶,当前总订单量已超1亿元。”洛阳花都家具集团有限公司生产部部长张晓峰说介绍,该企业坚持将销售额的5%投入研发创新,并组建了专业的研发、设计、制造、外贸、服务团队。目前,其产品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,外贸额占公司销售总额的60%。
今年春节期间,洛阳市钢制家具协会与龙门实验室成果转化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为企业和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。目前,庞村镇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内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4家、洛阳市企业研发中心40个、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1家……这些高新技术“硬实力”为基地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。
【3】深度融入“双循环”,跑出高质量发展“加速度”
新年伊始,总投资100亿元的洛阳智能家居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,总占地面积约3300亩,总投资约100亿元,一期占地220.5亩,总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,计划总投资约15亿元。
该项目一期预计今年6月主体封顶,9月进行设备调试,年底前正式投产。项目建成后,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5亿元,实现利税1亿元。
在洛阳市伊滨区庞村镇,外贸企业共有60余家,作为全国最大的钢制家具生产基地,今年1月,当地钢制家具产业完成外贸出口额7500万元,2月预计完成外贸出口额9000万元,同比增长17%和25%,预计全年完成外贸出口额11.7亿元。
“这是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给我们带来的收益。”庞村镇党委书记王丹称,当地将依托智能家居产业园,围绕钢制家具产业向智能家居产业升级,通过细化产业链、优化功能布局,以科技研发和家具生产为中心,建设智能制造区、智慧科创区、智慧物流区、智慧展示展览区、创新跨境电商中心和会议会展中心等五大功能区,并通过引进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“专精特新”龙头企业,加速形成洛阳智能家居产业创新基地和转型引擎。
洛阳市伊滨区党工委委员、科技城管委会副主任史晓晓表示,当地将加快推进洛阳智能家居产业园建设,以龙头企业来带动整合产业的优势资源,发展壮大一批“专精特新”企业。同时发挥好国家级外贸转型基地的示范作用,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,促进钢制家具向智能家居转型,走外贸高质量发展之路。